圖文直播——
2025-06-24 10:00 主持人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邀請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三級調研員孫建修先生,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四級高級主辦靳啟茂先生,市生態環境局生態保護科科長張長青先生,市生態環境保護控制中心總量減排科科長王訓先生,市生態環境保護控制中心區域空氣質量控制科科長葛衍珍先生,介紹我市惠企惠民、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孫建修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2025-06-24 10:01 孫建修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近年來,泰安市生態環境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緊盯企業群眾辦事的難點、痛點、堵點,在環評審批、要素保障、執法監管等領域出實招、求實效,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生態環境領域一流營商環境,為建設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彰顯更大擔當。 一是強監管,做優“生態環境”。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實施重點攻堅任務300余項,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泰安先后榮獲國務院和省督查激勵,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了靚麗底色。同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累計爭創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個、“整縣域推進鄉村振興”重點打造區域3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個、生態文明強縣1個,獲評全國美麗河湖1個、省級美麗河湖3個,優美生態環境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二是重服務,做優“服務環境”。全面優化環境審批服務,大力推廣并聯審批、“打捆審批”,市縣聯動,主動跟進,全程幫辦,2024年累計審批建設項目392個,審查規劃環評7份,辦理登記表備案項目1166個,省市縣重點項目環評保障率達到100%。同時,我們在泰安高新區開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深化環評改革,累計對4個項目豁免環評、3個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審批、2個項目調整總量前置、1個項目降低環評級別。我們積極對上爭取,2024年以來累計爭取中央和省環保專項資金5.59億元,助力企業綠色發展。 2025-06-24 10:04 孫建修 三是立機制,做優“政策環境”。建立總量“指標池”,統籌污染物總量指標,實行污染物削減量預支,全力化解環境要素保障難題。2024年累計為297個項目解決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解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VOCs排放量971.96噸、1383.16噸、324.46噸、171.97噸。扎實推進碳排放管理,完成15家企業104萬噸碳指標收儲。我們積極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修訂工作,釋放政策紅利,保障142家企業、68個省級重大工程項目運轉。 四是轉方式,做優“執法環境”。堅持把服務企業融入執法監管全過程,將全市481家環保管理水平先進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無事不擾、有需靠前;積極推進用電監控、無人機等非現場執法,有效減少現場執法次數,共為全市1392家企業,共計6235個點位安裝用電監控。同時,我們每月開展“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活動,送政策、送服務,為企業暖心護航。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進一步加大環評審批改革力度,創新執法監督方式,推出一批惠企便民新措施,推動生態環境服務再升級,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是在政務服務上提質增效。繼續深化環評改革,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全周期服務體系,強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推進流程再造,實施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探索排污許可和環評審批“兩證合一”聯動審查機制,建立重點項目服務清單,暢通綠色通道,跑出環保加速度。持續推進重污染天氣差異化管控,實施重污染天氣豁免清單制度,保障重點項目運轉。建立健全企業群眾訴求閉環解決機制,接訴即辦、專人專盯、一辦到底,確保企業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見實效”。二是在要素保障上加大統籌。堅持“挖潛+擴容”雙向發力,深化“指標池”動態管理,在污染物指標、碳排放指標方面實施統籌保障和預支政策,優化重金屬指標市級調劑機制,全面保障項目落地。三是在減污降碳上先試先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試點建設,探索創新協同政策體系、減排路徑、管理機制,發揮綠色金融作用,扎實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以點帶面推動減污降碳。探索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機制,做好固體廢物跨省利用服務,推動固體廢物變廢為寶、高效利用。四是在執法監管方面剛柔并濟。建立涉企檢查陽光規范運行、無感監管與信用修復機制,深入實施差異化執法監管,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精準打擊。完善以自動監控為主,走航監測、無人機巡查、衛星遙感等“天空地一體”的非現場監管體系,開展“點單式”執法幫扶,減少對企業影響。增強容錯機制,推進企業信用修復,持續為守法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我先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2025-06-24 10:09 主持人 接下來,請各位記者朋友就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時請先通報自己所在的媒體單位。
2025-06-24 10:10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環評是項目落地的重要條件,請問市生態環境局是如何優化環評服務工作的? 2025-06-24 10:10 張長青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環評是項目準入的重要關口,對于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市生態環境局將環評服務保障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優化服務措施,提升環評辦理質效,保障了項目的順利落地。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在為民辦實事上下功夫,在惠民便企上下功夫,在創新減負上下功夫,以更加有力的舉措,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雙優共贏。 一是服務標準再提升。進一步調整環評審批權限,理順辦事層級,使服務更加科學,更加精準。進一步完善服務程序,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窗受理、一窗辦理、一窗出件,即來即受理,即來即辦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進一步強化市縣聯動,實施環評清單管理,強化聯通聯動,及時解決環評辦理問題,定期研判環評進展。 二是服務流程再優化。建立健全建設項目全周期服務機制,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指導,實施環評預服務,依托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公眾端,在平臺公眾端輸入擬建項目基本信息后,即可比對分析選址合理性、產業政策符合性等,從項目初生開始服務,主動上門,主動跟蹤,主動幫扶選取合理污染防治措施,全程貼心服務,幫辦代辦,暢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受理辦理,全力保障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 三是環評改革再深化。扎實推進泰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省級試點工作,繼續在試點范圍內探索環評降級管理、告知承諾審批、豁免管理、“打捆”審批、調整總量前置等優化簡化措施,總結經驗,挖掘典型,為推廣做好準備;探索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證一體化辦理模式,企業自愿申請,實施“兩項許可,一套材料,同步審查,一窗出件”;推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聯動,一次申請,共同踏勘,集成辦理,聯動審查,使企業辦事更加便捷,流程更加快捷。 四是環評減壓再深入。繼續推進并聯審批,環評與其他門部門手續壓茬辦理,壓縮審批時限,提速環評審批;優化環評內容,園區通過規劃環評審查的,建設項目直接引用規劃環評結論不再單獨論證;指導產業園區開展跟蹤監測,公開監測數據供入園企業免費使用,減少環評編制基礎數據檢測壓力。 謝謝大家!
2025-06-24 10:13 泰安日報記者 新上項目的環保要素保障是企業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請介紹一下市生態環境局在保障新建項目環保要素需求方面的做法。 2025-06-24 10:13 王訓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新建項目的環保要素需求主要涉及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碳排放指標等。近年來,我們一直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圍繞合理和高效兩個關鍵詞,通過挖潛與擴容并重、增產與減污并舉,以“有解思維”不斷創新環境要素保障機制,對全市重點要素保障需求項目,積極對接企業、協調分局、對上爭取,多角度破題,通過規劃合理的要素配置,確定問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盡快投入生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一個原則,優先指導企業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減少污染物排放,通過企業內部調劑的方式解決指標,實現總量控制目標。近幾年,我們千方百計籌措指標,全力保障了山東能源電力集團新泰發電有限公司2×60萬千瓦級燃煤發電項目、華能泰安2×9F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工程、泰安市遠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30 萬噸功能紙基及輔助材料建設項目等重點項目總量指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有解思維”,迎難而上,多措并舉,千方百計做好要素保障,全力服務項目建設。一是深挖減排潛力,積極謀劃減排項目。積極指導企業開展污染減排工作,爭取上級資金,助力企業開展污染物排放治理。二是實施總量替代指標統籌制度。為解決大項目落地區域污染物替代量來源不足的問題,市局采取統籌制度,對各縣(市、區)的減排削減量統籌,建立可替代總量指標池,總量指標統籌用于全市重點工業項目使用,支持大項目建設。三是實行污染物削減量預支政策。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則,實行污染物削減量預支政策,省、市重點項目可優先從擬關停的現有企業、設施或者治理項目形成的污染物削減量中預支,污染物減排方案于新項目投產前完成,確保項目建設不受總量指標影響。四是統籌調劑碳排放指標。全面排查符合條件的碳指標代替源,積極推動開展節能降碳技改、清潔能源替代、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利用等溫室氣體減排項目,不斷充實碳排放指標臺賬;通過預支擬關停項目指標,加強市級統籌調劑,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等措施保障重點項目碳排放指標。五是積極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通過市場化來優化環境資源配置,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謝謝大家!
2025-06-24 10:16 大眾日報記者 今年以來,各級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的意見,請問市生態環境部門在這方面有什么舉措? 2025-06-24 10:16 靳啟茂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環境監管執法既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守護公平和正義的體現。既要堅持嚴格執法、依法執法、科學執法,對嚴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又要堅持“執法為民”理念,實現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優化營商環境,切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通過方式創新、技術賦能,實現監管效能與民生溫度融合,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實施?差異化環境執法監管?:對合規守法企業實行“無事不擾”,減少不必要的現場檢查,讓企業在寬松的環境中專注于經營活動與發展;對突出違法問題則采取嚴厲措施,確保環境法規的嚴格執行。通過“正面清單”實施差異管理,對正面清單內的企業采用非現場監管手段,減少現場檢查頻次,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控和預警潛在的環境風險。? 二是推行?包容審慎的執法理念?:在嚴格執法的同時,給予企業適度容錯空間,避免簡單粗暴的處罰方式。對于輕微違法企業,依法依規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經營。推行“五段式”執法模式,包括法規宣傳、教育引導、告誡說理、行政處罰和監督整改,避免“高限處罰”等極端方式。? 三是借力科技賦能執法方式?:利用信息化和科技手段,實現對企業的遠程監控和實時預警,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提高執法效率。通過污染源自動監控、無人機巡查、走航車等,實現對排污單位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精準識別環境違法行為。2025年,力爭非現場執法比例保持在45%以上。? 四是加大執法普法精準幫扶力度?:通過“送法入企”活動進行執法普法,針對企業實際需求把脈問診,把普法工作融入執法全過程,在日常執法檢查、信訪調查、監督幫扶等工作中,幫助企業發現和解決環境問題隱患。探索開展企業家圓桌座談、點單式幫扶等,強化惠企助企綜合性服務。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技術幫扶,提升企業的環保意識和合規經營能力。? 謝謝大家!
2025-06-24 10:19 泰安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之策。請問我市在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推動綠色發展上取得了哪些進展? 2025-06-24 10:19 葛衍珍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近年來,我們緊緊抓住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有利契機,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大力推進降碳減污協同增效。一是堅持源頭控制,切實加強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連續三個周期完成碳配額履約任務。用市場化辦法先后助力淘汰7家落后電廠12臺燃煤機組,逐步完成高效機組、生產設施的迭代更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76萬噸,實現配額盈余。二是堅持過程治理,推進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深入實施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豁免行動。144家企業完成原輔材料替代,企業降本增效成效明顯。全面開展績效提級行動,22家企業通過A、B級及引領性企業評審,通過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讓績效水平高的企業享受政策紅利。開展移動源污染防治行動。先后累計淘汰國三非營運柴油貨車3774輛,國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1175臺,發放補貼資金1222萬元。三是堅持示范引領,積極開展試點創新。推動1個城市(新泰市)、1個產業園區和3家企業納入入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開展“零碳泰山”建設,樹起國內山岳景區綠色低碳發展標桿。打造“一站集成”行業標桿,魯中環保產業園“綠島工程”項目被評為2024年上合組織峰會綠色發展論壇成功案例。肥城市鹽穴儲能項目入選2025年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發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下足功夫。一是繼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用好碳市場政策工具,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重點行業的減排,推動綠色轉型。二是加大污染治理項目資金支持。加大污染企業深度治理項目謀劃推進力度,通過專題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為企業申報中央、省級專項資金項目提供技術幫扶。三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持續加大新污染物治理、全流程溫室氣體減排等領域創新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全方位促進降碳減污。 2025-06-24 10:22 主持人 現場提問就到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訪的內容,會后請聯系市生態環境局法制與宣傳科,聯系電話:8877630。 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